愿一切顺利的唯美诗词(美好祝福的古诗句)
祝贺诗词,也是诗词的一大种类。祝贺诗词用在很多场合,比如,有祝贺新婚的,有祝贺升官的,有祝贺乔迁之喜的,有祝贺喜得贵子的,更有祝寿的,等等。说起祝贺诗词的种类,祝寿的诗词应该是最多的,比如,明代诗人唐伯虎就有一个骇人听闻的祝寿诗,《女人》,其中写道,“这个女人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养个儿子会做贼,偷得蟠桃供母亲”。虽然最终是称赞寿星老是仙女下凡,儿子是孝子。但终究反差太大,一般人接受不了。
喜迁莺 贺人生第三子
祝贺诗词写得最好的,要数元代词人王特起的这首《喜迁莺 贺人生第三子》,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祝贺朋友喜得第三子的贺词。在古代,喜得三子,当然是值得祝贺的。但如果是在计划生育时期,估计没人敢这么大张旗鼓的庆贺了,哈哈,这是题外话。这首词写得非常棒,到处是用典,到处是祝福,一个字也没有浪费:
古今三绝。唯郑国三良,汉家三杰。
三俊才名,三儒文学,
更有三君清节。
争似一门三秀,三子三孙奇崛。
人总道,赛蜀郡三苏,河东三薛。
欢惬。
况正是,三月风光,好倾杯三百。
子并三贤,孙齐三少,
但笃三馀事业。
文既三冬足用,名即三元高揭。
亲朋庆,看宠加三锡,礼膺三接。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三”是一个很有象征意义的数字,《道德经》里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所以,传统文化中,以“三”开头的典故数不胜数。
“郑国三良”,《左传·僖公七年》:“ 郑有叔詹 、 堵叔 、 师叔 三良为政,未可间也”,这是管仲对齐桓公的劝谏,意思是郑国有“叔詹”、“堵叔”和“师叔”等三位大臣为政,不宜对郑国动手。
汉家三杰
“汉家三杰”,这个名贯古今,“汉初三杰”,乃萧何、韩信和张良,是汉朝建立过程中对高祖帮助最大的三位功臣。除了“汉初三杰”,明代也有“明初三杰”,即刘基、李善长、徐达。到了晚清,也有“晚清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这些都是后话了,词人不可能引用到。
“三俊才名”,《洪范》所言刚克、柔克、正直三德之俊也。古指具备刚、柔、正直三德的人。
“三儒文学”,三儒,指的是董仲舒、公孙弘、儿宽。三人皆儒者,通于世务,明习文法,以经术润饰吏事,天子器之。
“三君清节”,东汉名士窦武、刘淑与陈蕃受到时人推崇,被合称为“三君”。后世常用“三君”称喻以名节享誉的人。
“一门三秀”,三秀,指的是芝草,一岁三华,乃瑞草也。
蜀郡三苏
“蜀郡三苏”,这个很清楚,指的是北宋三苏,苏洵、苏轼和苏辙。“三苏”指的是父子三人,古代与之齐名还有“三曹”,曹操、曹丕和曹植,文学上的名声不亚于“三苏”,政治上,则远远超过“三苏”。
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
有意思的是,古龙的武侠小说里,也有一个父子三人的故事,就是《小李飞刀》中的,有“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的说法,“探花”是科举考试三甲中的末位,相当于比赛的季军。古龙为什么要把李寻欢父子定位“探花”,而不是“榜眼”呢?这其中更有深意,在确定探花为第三之前,有一个探花宴,会招待的是所有考入进士级别以上的文人,让他们在宴会中展现自己的才华,而其中表现最好且相貌最佳的人,就被挑选为探花使。所以,古龙选了“探花”,来暗示李寻欢是英俊男子。有了“一门七进士 父子三探花”的说法,就更增加了李寻欢的传奇性,非常有意思。
不过,“三苏”也好,“三曹”也罢,在这里并不是太合适,因为他们是父子三人,这里是兄弟三人。兄弟三人出名的有后世的“公安三袁”,明代晚期三位袁姓的散文家兄弟,他们分别是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这是后话,词人当然没办法拿来引用。但如果不严格说兄弟,而是说兄妹,那么词人应该可以引用汉代的“班家三兄妹”,班固、班超和班昭。兄长班固是历史学家,写《汉书》;二弟班超是名将,经略西域;妹妹班昭也是文学家、史学家,续写《汉书》。中华***一向重男轻女,因此,“班家三兄妹”更值得我们提倡。
科技三钱
还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现代有“三钱”的说法,“三钱”即解放后,为我国的科技事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钱学森、钱三强和钱伟长。钱学森是空气动力学泰斗,为我国导弹火箭事业的奠基人;钱三强则是核物理学家,是我国原子弹、氢弹研究的领导人;而钱伟长则是著名的数学家。“三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杰出代表!
“河东三薛”,指的是唐代薛收与姪元敬、德音的合称。
“子并三贤”,三贤,指三位贤人。明代瞿佑《归田诗话·乐天晚年》:“ 乐天连为杭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杭州则有三贤堂,并林和靖、苏东坡祠之”。
“三馀事业”,典出《三国志》,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即学习要利用“三余”时间学习,“三余”即,冬天是一年之余,夜晚是一天之余,阴雨天是一是之余。
三元高揭
“三元高揭”,“三元”,也称“连中三元”,典出明代小说家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指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整个中国历史上,连中三元的只有15人。其中就有北宋两度拜相的名臣王曾,咸平五年(1002年),25岁的王曾参加科举,在发解试、省试、殿试中均夺得第一,连中三元而高中魁首。王曾状元出身,两度拜相,位极人臣,辅佐了宋真宗与宋仁宗两代帝王。
“宠加三锡”,三锡,古代天子赐给诸侯、大臣的九种器物中的三种,是一种最高礼遇。《公羊传·庄公元年》中,礼有九锡:一曰车马,二曰衣服,三曰乐则,四曰朱户,五曰纳陛,六曰虎贲,七曰宫矢,八曰鈇钺,九曰秬鬯。
“礼膺三接”,三接,三度接见,语出《易·晋》,中有言,“又被亲宠频数,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后多以“三接”为恩宠优奖之典。
- 上一篇:高情商的告别古诗词(表达不舍离别的诗句)
- 下一篇:2021年大暑说说(清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