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longge 08-22 10:14 阅读 我爱育娃
小暑| 温风至,小暑来,万物狂长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进入小暑,时至仲夏,滚滚热浪不期然间悄然袭来。“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

小暑| 温风至,小暑来,万物狂长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进入小暑,时至仲夏,滚滚热浪不期然间悄然袭来。“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陆游的诗歌《苦热》形象地写出了小暑节气如入蒸笼的那种被“汗蒸、桑拿”的感觉。

小暑节气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小暑”即为小热;古人认为小暑期间,虽然已经感受到天气的炎热,但还不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称为小暑。小暑是炎炎夏日的开始,小暑之后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大暑”,“三伏天”不远了。节气歌谣曰:“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指出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但还未达到极热的程度。

元代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暑,六月节。《说文》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夏季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干支历午月的结束以及未月的起始。斗指辛,太阳到达黄经105度,于每年公历7月6-8日交节。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民间谚语生动地概括了这段时间的特点。此时气温高、降水多,水汽蒸腾,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蒸笼里。

就气温而言,小暑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是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混合型,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各地多高温、潮湿、闷热、多雨,属于典型的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成长。这个时候,中国南方各地也行将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有时还有冰雹。

小暑节气期间,阳光猛烈,热浪来袭,高温炎热,闷热潮湿,多雨,雷暴频繁,正是万物狂长的时节。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出梅与入伏

小暑节气有两个重要的气象征候:出梅与入伏。

出梅,即长江中下游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在小暑前后结束,苏轼在《舶棹风》中说:“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 三时,即三候,每候为5天,指的是夏至后半个月的小暑时节;舶棹风指的是东南季风;诗句的意思是,在夏至之后半个月左右,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已经结束了。

小暑和大暑这两个节气之间,一般会迎来“入伏”。入伏,即进入三伏天。夏至后的第三个寅日,就开始数伏,也就是进入三伏天。“节到小暑进伏天”,小暑一来,三伏天也即将开启。三伏天是一年中温度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这段时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5℃以上,全国各地都会进入到持续高温的模式,被人们称为“苦夏”或“酷暑”。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小暑三候

《周书》上说:“小暑之日温风至,后五日蟋蟀居壁,后五日鹰乃学习。”古人后来进一步简单概述小暑三候为:“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一候,温风至

小暑时节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所有的风中都似带着热浪。至,极也,温热之风至此而极矣。唐·元稹在《小暑六月节》中写道“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二候,蟋蟀居宇

《诗经·七月》中描述蟋蟀的字句有:“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中所说的八月即是夏历的六月,即小暑节气的时候,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

三候,鹰始鸷

在这一节气中,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挚,言至,鹰感阴气,乃生杀心,学习击搏之事。

小暑三候,形象地概述了小暑时节的自然物象特征,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时期的酷热:“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这三候无一不体现了天气的“热”。小暑时节,热浪来袭;蟋蟀受不了天气的酷热,躲到人们居住的庭院中;鹰等猛禽哺育出的幼鸟也飞出巢穴,到空气相对清凉的空中开始练习捕食。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小暑 |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阅读经典,领略小暑诗歌中的炽热与清凉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山光,山上的日光;池月,池边的月亮。诗歌开篇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夏日黄昏的动态美景,日落月升,山光水色;映照着远山的夕阳忽然西落了,一轮明月从荷池的东方缓缓升起。“忽”、“渐”二字,一快一慢,写出了炎炎夏日的心理期待与感受。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轩,窗户;开轩,开窗;卧闲敞,躺在幽静宽敞的地方。诗人不拘小节,披散着头发,在月下打开窗户,在宁静中享受夏夜的清凉。这两句诗,进一步写出了诗人的闲雅和舒适。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荷塘上的清风,徐徐送来荷花的清香,露水从竹叶上滴落发出清脆的声响。这两句分别从嗅觉、听觉两方面摹写夏夜的清雅和幽静,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一时叹为清绝”(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琴,是一种古雅平和的乐器,据说,古人弹琴,往往要沐浴焚香,摒去杂念。而诗人此时已自然进入了这种空灵的状态。心想取出琴来弹奏一曲,可惜身边没有人来欣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感此,有感于此;中宵,中夜,半夜;劳,苦于;梦想,想念。诗人不禁开始思念故人,但也只能在夜半的梦中相见。

这是一首淡雅、宁静的诗歌,诗人借夏夜静谧安闲的美景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生于盛唐,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摹写山水田园的五言短篇。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与盛唐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

唐.武元衡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夏日对雨寄朱放拾遗》是武元衡写给另一位诗人朱放的的诗,朱放,字长通,南阳人。《唐才子传》评:“放工诗,风度清越,神情萧散,非寻常之比。”,贞元二年,诏举韬晦奇才,特下聘礼,拜左拾遗,不就。长期隐居剡溪、镜湖间,和皇甫冉、皇甫曾兄弟,以及诗僧皎然、彻上人等为友。

“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谷永”,东汉时期的大臣,《汉书.谷永杜邺传赞》记载,成帝时,王氏势力兴盛,王侯弄权,谷永周旋其间,取得大司马王凤的信任和平阿侯刘谭的好感;“谷永才”指其有干谒曲事之才;谒[yè],拜见;首联表明心迹:没有谷永左右逢迎的才干,也没有结交王侯的意图。

“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小暑后,即将进入三伏天,三伏天开始为“庚”日,庚属金,古人认为火克金,酷热为火,所以到庚日,金必伏藏。这就是诗中的“金将伏”的意思。夏至一阴生,小暑节气,雨后略显清凉,此时正是麦收的季节,因而诗人用“麦正秋”说明赋诗的时节。

“远山欹枕见,暮雨闭门愁。”,夏日烦闷,天气燥热,傍晚的夏雨带来凉意,自然也无人登门拜访,于是闭门谢客,斜倚在床上,看着窗外远山的景色,心里充满了惆怅。

“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朱放隐居在江浙一带,这里用“东林寺”来借指朱放隐居之地。不由得想起隐居的老朋友朱放,那个当世第一流的诗人。意思是倾慕朱放可以潇洒隐逸,不问世事,表达了对脱离尘俗纷扰的向往。

武元衡(758年―815年),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曾祖父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兄弟,建中四年,登进士第(并非状元,当科状元为薛展),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著有《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咏廿四气诗·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倏[shū],极快地,忽然;因,依据、按照;循,遵守、依照;第一联写的是小暑的第一候“温风至”:忽然之间温热的南风扑面而来,原来是循着季节的自然律动,小暑节气已经到来了。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第二联写小暑节气闷热潮湿、雷雨多的特点,竹林被风吹动的声音表明大雨即将来临,山色灰暗中已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牖[yǒu],窗户;第三联写雨后的景象:门窗上已有潮湿的青霭,院落里里长满了绿色的青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鹯[zhān],猛禽;最后一联写了小暑的另外两候,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离开了⽥野,到庭院的墙⾓下以避暑热。

整首诗细致地描绘了小暑时节的物候景物,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

元稹(779年—831年),字微之,别字威明,河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北魏宗室鲜卑拓跋部后裔,少有才名。贞元九年(793年)明经及第,授左拾遗,进入河中幕府,擢校书郎,迁监察御史。长庆二年(822),由工部侍郎拜相,后出任同州刺史,入为尚书右丞。太和四年(830年),出任武昌军节度使。太和五年(831年)去世,时年五十三,追赠尚书右仆射。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其乐府诗创作受到张籍、王建的影响,“新题乐府”直接缘于李绅。有《元氏长庆集》传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一百卷。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答李滁州题庭前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这是一首赠答诗,描写了一种在小暑时节开放的花——石竹花。石竹花颜色鲜丽,让人疑觉它被朝霞染上了霞光;花朵精致,好似用匣刀细细剪裁过。它不惧酷暑炎热,在炎热的小暑节气中肆意绽放。

蜜蜂飞来飞去爱怜花色的美好,思念丈夫的女子看到它也不禁感叹时光的流逝。诗人见到此花更添离愁别绪,读着朋友的赠诗,增添了离恨别愁,忧思郁结在心里,一天要难过好几回。诗人借物抒情,通过小小的石竹花表现了对友人的不舍。

独孤及(725-777),唐代文学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先世为匈奴独孤氏。颍川郡长史独孤通理之子。天宝末,举洞晓玄经科,曾任左拾遗、礼部员外郎、常州刺史等职。与李华、萧颖士等同以古文著名,长于议论,对崇尚骈偶藻丽的文风不满。也能诗。有《毗陵集》。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夏夜追凉》

宋.杨万里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

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夜热依然午热同”,中午时分,烈日暴晒,是一天中最为酷热的时刻,“夜热”与“午热”相同,可见“夜热”之甚。“开门小立月明中”,点出作者原在室内,因夜里天热的缘故,迫于无奈才出门纳凉。

“竹深树密虫鸣处”写的是所处的环境,“竹深树密”,写其清幽;“虫鸣”,写其静谧。诗人置身其间,凉意顿生,于是自然地引出“时有微凉不是风”的结句。范成大《六月七日夜起坐殿取凉》诗:“风从何处来?殿阁微凉生。桂旗俨不动,藻井森上征。”,与本诗可互相参读。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男,汉族。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诗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苦热》

宋.陆游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

馀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日车,拉着太阳的车子;片片屋瓦反射阳光,犹如火龙飞舞,挥散着酷热;拉着太阳的车一动也不动,在烈日的炙烤下,汗如雨下,又被高温蒸发掉。

“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羽翮[yǔ hé]:翮,羽轴下段不生羽瓣而中空的部分,羽翮,指鸟的翅膀;氛埃[fēn āi],指污浊之气、尘埃;釜甑[fǔ zèng],古炊煮器名。没有翅膀,不能像个小鸟一样飞出尘世之外,飞到凉快的地方去,坐着就好似身处正在蒸煮的釜甑中,“热得仿佛在蒸笼里”。

“石涧寒泉空有梦,冰壶团扇欲无功。”,只能幻想着能够置身寒泉石涧,身旁的冰壶、手中的团扇在酷热中亦是无用。

“馀威向晚犹堪畏,浴罢斜阳满野红。”,即使到了傍晚,暑热依旧张扬着它的余威,沐浴后只见晚霞染红了青空,还是热。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大热五首·其一》

宋.戴复古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窑:烧制砖瓦陶瓷等物的建筑物;《庄子》“今以天地为大炉”,贾谊《鵩鸟赋》:“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土;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天地好比一座炽热的大窑,六月的暑气好像红红的炭火在猛烈燃烧。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陶镕:陶铸熔炼;万物在这大窑里陶冶熔铸,人们啊,多么怨恨这要命的酷暑炙烤。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你可知道,秋天丰收的百谷,正是在暑热中生长,成熟。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田里,水沸如汤;农夫们,背上的热汗淋漓如雨。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农夫们正在炎炎夏日里耕耘,我却安闲地坐着,怎么敢轻易地品尝食物?

戴复古名列江湖诗人之榜,但他并非一味地逍遥江湖。社会时事、人民生活时常撞击他的心灵,使我们更加了解了作者“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良苦用心。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庞铸,字才卿,号默翁,金辽东人。家世显贵。风流文采,为时辈所重。金明昌五年(公元一一九四年)进士。南渡后,为翰林待制,迁户部侍郎。坐游贵戚家,出倅东平,改京兆路转运使,卒。博学能文,工诗,造语奇健不凡,世多传之。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夏天的暑热没有什么可怕的,深居简出,像动物藏在洞内就可以了。

“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青奴,又名竹夫人,古人的纳凉神器。用竹子制成,中空,四周为竹编网眼,类似于现代的枕头或抱枕。黄妳[nǎi],也称作亦作“黄奶”。书卷的别称。黄妳亦升堂,意思是说书卷也拿出来了,还能当扇子用。“竹夫人”刚推荐了凉枕,书卷也同时登上了厅堂,正是读书的好时光。诗人在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诗句显得清新而活泼。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听着窗外的鸟语,看着翠绿浓密的竹林,在雨声中弥漫着淡雅清新的荷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屧[xiè],木鞋;晚来窗前,没有什么事;缓步又来到了西边的厢房。这里写的是“小暑之心境”。闲来无事,穿着木鞋来到西厢房,读读书,困了就睡在青奴枕上。

这首诗,清新脱俗,趣味盎然,写出了诗人深居避暑、读书消夏的悠然与闲适。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夏日》

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

这是一首夏季消暑的应景之作。在悠长的夏日,微风吹来一阵凉意,听着远方断续的蝉鸣,屋檐上的燕子在呢喃低语,诗人躺在顺滑的竹席上,吃着可口的雪藕冰桃,沉醉在满院的淡淡花香中。

乔远炳,字黼文,孝感人。乾隆乙卯进士,改庶吉士,历官刑部员外郎。17岁母亲不在,37岁取士为官。为官前,全靠继母胡氏照料。后来继母病后,他弃官不做,归乡养继母,从而惊动朝野。有《续香斋诗集》。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夏天的白昼显得很漫长,偶尔一阵温和的风带来一丝凉意,让人神清气爽,消除了心中的烦恼。薰[xūn]风,这里指的是柔和的风;愠[yùn],烦闷怨恨,愠解,指消除怨怒烦恼;温和的风可以消除心中的烦恼,使人心情舒畅。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辩乐》:“昔日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远处树上的蝉鸣声断断续续,不停地鸣叫;雕梁间的燕子出双入对,呢喃低语。

“眠摊薤簟千纹滑,座接花茵一院香。”,薤[xiè],植物, “薤簟[diàn]”,用竹篾和薤叶编织的软滑的凉席。感受纹路顺滑的凉席,舒爽地躺在上面休息,陶醉于满院沁人心脾的淡淡花香。“千纹滑、一院香”,写出了夏日难得的清凉、宁静和幽雅。

“雪藕冰桃情自适,无烦珍重碧筒尝。”,“冰桃”用冰浸泡的桃子,夏日消暑之用。雪藏的嫩藕和冰镇的桃子,可口美味,凉意袭人,无需用精美的容器盛放。另外一种说法是,“碧筒”即碧筒酒,也叫“碧筒饮”,用碧绿的荷叶柄吸饮,故名“碧筒饮”。

这首诗歌,写出了小暑时节的温馨、闲雅和美好,也写出了诗人在宁静安闲的平凡岁月中悠然自适的淡泊襟怀。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小暑| 传统习俗

①避暑纳凉

左手扇子右手冰沙,扇子是古人必不可少的“夏日伴侣”。唐代诗人钱起在《避暑纳凉》中写道:“木槿花开畏日长,时摇轻扇倚绳床”,描绘了一幅古人躺在绳床中轻摇蒲扇,享受微微凉风的悠闲场景。

用冰消暑,在古代也十分常见。在宋朝,六月初六日为“天贶节”,据史***载,此节始于宋代哲宗元符四年,“贶”即“赐”,即天赐之节,据说这天皇帝会向臣属赐“冰麨”和“炒面”,因此称为天贶节。《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街市上有卖“冰雪冷元子”“冰雪凉水荔枝膏”等,可见古人也有自创的传统冷饮。

②六月六,晒红绿

“六月六,晒红绿”也是传统民俗之一,民间有晒书画、衣物的习俗,据说此日晾晒后,可以避免被虫蛀。“红绿”,指的就是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衣服。这一习俗据说起源于唐代,相传当年唐僧师徒从西天取回佛经,在回国途中不幸堕入大海,被海水浸湿。幸好之后就是天朗气清,阳光明媚,他们才得以把经卷晒干,这一天正好是六月初六。

小暑之后出梅,天气炎热,光照强烈,是一年中最适合“晒”的时节。民谚云:“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皇室宫廷晒銮驾龙袍,佛宇禅寺晒贝叶经书,文人墨客晒书画珍藏,民间则晒衣裳……在炎热的阳光下晾晒,可去潮去湿,防霉防蛀。

③“食新”习俗

小暑时,许多农作物和蔬菜瓜果先后成熟,所以很多地方都有小暑“食新”的习俗,家家食新米,人人尝新酒,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庆祝谷物的丰收。伴随新粮食的收获,人们会举行一系列隆重的祭祀仪式,包括祭天、祭地、祭祀祖先等,祈祷先人及神灵保佑,风调雨顺。

④吃饺子

我国北方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传统习俗,“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而饺子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饺子长期以来都是北方广大地区老百姓最爱的吃食;且饺子的外形像元宝,有“元宝藏福”的意思,吃饺子象征着福气满满。

⑤吃面

《魏氏春秋》上说,人称“傅粉何郎”的何晏“伏日食汤饼,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们才知何晏肌肤洁白不是涂粉掩饰,而是自然白。这里的“汤饼”就是热汤面。南朝梁代宗懔《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六月伏日进汤饼,名为辟恶。”在古人看来,这种吃法也是为了使身体多出汗,出汗可以驱病,排出体内的各种毒素,即为“辟恶”。伏日吃面,这一习俗至少从三国时期就已开始了。

⑥吃藕赏荷

在民间,吃藕是小暑的传统习俗之一。藕有清热开胃之功效,在清咸丰年间被钦定为御膳贡品。

小暑荷花盛开,是赏荷的最佳时机。伏日游于水滨,也有助于消暑。清人张英、王士祯编撰的《渊鉴类函》中记:“唐时都人最重三伏,盖六月并无时节,故于伏日往来风亭水榭,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新荷苞酢,曲水流杯,笙歌通宵而罢。”

文章评论

描写小暑节气的诗词名句(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