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海棠花盛开的诗句(三首海棠花古诗)
春天了,又到了海棠花开的季节。湖边的垂丝海棠已露出点点花骨朵,再过几天,就是海棠的盛花期。遥想它那旖旎绚烂,姿态万千的风姿,就让人激动。
说起来,海棠并不产自中原。海棠的原产地是四川山地。中唐和晚唐以后,随着交通的便利,去四川旅游做官的人增多,人们才发现了山野海棠的独特美感。
到了五代和北宋,中原京城附近的海棠种植,已经形成了规模。
未开时,海棠骨朵是深红色的,盛开后,花形如伞,花朵悬垂,红粉娇艳,婀娜动人。海棠因其富丽优雅,花开如潮,在北宋早期,京城就形成去城外赏花的狂潮,且宋朝取消宵禁,昼夜笙歌,夜赏海棠更是一大风雅之事。
我们一起来欣赏三首海棠诗。
--01--
如梦令
李清照 〔宋代〕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词的意思是:
昨夜雨虽然下得稀疏,但是风却一直吹个不停,我酣睡一夜仍有余醉未消。
早上醒来,问那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的情况如何,她却说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样。知道吗?知道吗?经过一夜风吹雨打,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据说,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早年,当时她还未与赵明诚成婚。
这首《如梦令》一写成,就传遍京城,被称为不朽名篇,李清照虽在闺阁,也家喻户晓。都说,也只有藏书万卷的学者李格非才能教导出如此才华出众的女儿。
这首小令,语言清新,词意隽永。里面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
李清照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她的惜花伤春之情,那种闺阁小女子酒后初醒的慵懒可爱状态也活灵活现。
词中“绿肥红瘦”一语,更是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诗人没有写叶子肥大,红花凋谢,而是以“绿”代替叶,以“红”代替花,通过两种色彩的鲜明对比,把雨后叶子因水分充足而茂盛肥大,花朵因风雨摧残而凋零稀少的两种状态写得形象逼真。
这种极富概括性的语言,别说出自一个闺阁小女子之手,就是大家也难以想到,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02--
海棠
苏轼 〔宋代〕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这首诗的意思是:
袅袅的东风暖意融融吹拂着大地,春色更浓。花朵的香气融在朦胧的雾里,此时,月亮已经移过了院中的回廊。
我担心夜晚天色太黑,这么美丽的花儿会睡去,所以特意点燃蜡烛来照亮海棠美丽的姿容。
这首诗写于苏轼贬官黄州时期。
苏轼从小在四川长大,在海棠的故乡,他却从来没有写过海棠诗。在京城的几年,也没有写过。也许,因为海棠是富丽之花。
但是在黄州与海棠的邂逅,改变了苏轼的看法,也诞生了诗词史上最负盛名的一首海棠诗。
黄州邂逅海棠,也许是命中注定。
春天二三月间,苏轼情绪低落,漫不经心地在山野散步。陡然间,他在所居的定慧院东侧杂树间发现了一株海棠。这棵海棠正天真浪漫地长在山野,它垂丝摇曳,灿烂嫣然。而这种美,苏轼在四川,在京城,虽然都见过,却从来没有感受到它是那样的美。
富贵绚丽的京城名花,缘何会出现在黄州。苏轼观察地形,确定不是人为种植,它应该是飞鸟衔来的种子,落在这里,无意间长成美丽的花树。
这对苏轼来讲,是一种美丽的邂逅,一个落魄的诗人,一株摇曳生姿的花树,这上天给予的邂逅,它增加了苏轼生活的情调。
此后,他常常月下赏花,花下饮酒。
海棠虽美,但是落在迁客骚人眼里,多少有点伤感。
此时,已过不惑之年的苏轼,对生命的思考更加频繁,对于人生短暂的焦虑也更加强烈。他不断地吟诵出“人生如梦,何曾梦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这样的诗句。
抓不住的时间无情地流逝,生命一步步迈向衰老,无法挽留。诗人的焦虑,也倾注到了海棠树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诗人怕这么美的花朵会睡去,会凋谢,竟然天真的点燃起红烛。
苏轼的这种焦虑是美丽的,是因为对生命的热爱,才有的。
--03--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
元好问 〔金朝〕
枝间新绿一重重, 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 且教桃李闹春风。
这首诗的意思是:
海棠枝间新长出的绿叶层层叠叠的,小花蕾隐匿其间微微泛出些许红色。海棠啊,你一定要爱惜自己那芳香的心,不要轻易地盛开,姑且先让桃花李花在春风中尽情绽放!
写这首诗时,元好问已经到了人生的暮年。此时,他已经历过做官,也经历过坐牢。人生的起起落落都经历过了。
元好问回到故乡,和儿女们共享天伦之乐。这年春天,海棠盛开。家人齐聚,以海棠为题,各赋诗一首。
元好问这首诗,借海棠教导儿女,告诉他们炫耀是一种浅薄的表现。当桃李争春的时候,要谦逊的躲在一旁,待群芳落尽,才展示自己美丽的容颜。
这是“笑到最后,才是真正的笑”的哲理展示,也是一个看淡世事的老者的淡泊宁静。
- 上一篇:戴叔伦四首山水诗词赏析(一汀烟雨,燕子不归)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