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育娃

当前位置:主页 > 兴趣分享 > 好句 > 当前文章

好句

清明祭扫各纷然,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节扫墓古诗五首)

longge 08-18 12:28 阅读 我爱育娃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大节,几千年来,在清明节气前后,在祖先的墓地前祭扫,缅怀先人,寄托思念,成为风俗。而此时正是节气清明前后时段,春天行进到最为蓬勃明丽的时期,


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大节,几千年来,在清明节气前后,在祖先的墓地前祭扫,缅怀先人,寄托思念,成为风俗。而此时正是节气清明前后时段,春天行进到最为蓬勃明丽的时期,山清水秀,风物清美,气候宜人,逝者长眠在芳草绿树之下,生者缅怀于细雨斜阳之间,而关于生和死的思考,情感的延展,都在这个时段深邃升华。

清明祭扫各纷然,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节扫墓古诗五首)

丘墟郭门外,寒食谁家哭。

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离别处。

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 唐 ·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清明节在唐朝,就涵盖了寒食节,统称清明时节,所以很多写寒食扫墓的诗,也可以归纳为清明节的诗作。白居易曾有“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的诗句,证明在唐朝,实际拜祭扫墓,是从寒食节一直延伸到清明节的。

那坟墓在城市之外的山地,寒食节谁家在山坡的坟墓前哭?

风吹动了旷野,纸钱飘飞,那古墓连绵,一座座坟丘上长满了春草。

白色的棠梨树在开花,白杨树笔直的树干,在抽着叶子。

那巨大的梨花和白杨树下,每个坟墓,都代表了一个家庭的生离死别。

只是那已经长眠在地下的人,大约是听不见地上的哭声的。

只有萧萧的春雨,沐浴祭吊者的悲伤。他们哭累了,慢慢在黄昏的雨中离开。

白居易是个明白人,人死,告别了现世过往,化作坟墓和泥土,果真有灵魂吗?这是很难判定的,至少在墓地中沉眠的人,生机断绝,沉入幽暗之境,是听不到人间的哭声的。

但是,活着的人,有多少思念和伤心,必要如春雨一样的哭泣,那是一种灵魂的寄托。

籍由相信和愿意相信灵魂的存在,安抚人世苍凉的孤独艰辛。

活着,生活还要踉跄着继续。

白居易这首诗,写出了清明祭祀的重要内涵,生者的情感思念和孤独的重要寄托。

清明祭扫各纷然,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节扫墓古诗五首)

“忆昔父母康健时,清明携我上丘垄。

如今清明我独来,却将小儿拜先冢。

凝情东风泪满衣,江山虽是昔人非。

儿儿问我悲何事,此意他年汝自知。”北宋 · 胡时中《清明行 》

记得小时候,父母健康时,清明节带我上坟扫墓。

如今他们都故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带着自己的孩子来。

在春风的吹拂下,往事联翩,这里江山依旧,而曾经牵着我手的父母,已经长眠此地,怎么不叫人怆然悲伤。

儿子问我为什么这么悲伤?我说,你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

你以后长大了,就知道了。

这也是我的父母曾经说的吧。

清明节扫墓,传统是以家庭血缘为单位,祭扫祖先,这中间有缅怀,有生命的延续,有对于自己和父母的鲜活记忆,有生命传承延续中的那种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情感。是渐渐感知自己从何而来,将归何处的生死观和情感观。是感恩父母,也是给予子孙最隆重的精神的寄托。

而中国人对于家,对于父母,对于祖先的缅怀,代代传承,厚重伤感,但是却是极有价值。

孩子,当你他年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这里,你自然会懂得我的悲伤,也自然会懂得这悲伤里值得延续的厚重。

清明节慎终追远,是对自己祖先的缅怀,也自然扩展到对朋友,族群,历史英灵的深切追思。

清明祭扫各纷然,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节扫墓古诗五首)

“一笠戴春雨,愁来不可遮。

清明思上冢,昨夜梦还家。

归兴随流水,伤心对落花。

晋原松下泪,沾洒楚天涯。”南宋 · 戴复古《清明感伤 》

清明节祭祀和祭奠已经成为传统。当每年固定这个时段,给祖先上坟,形成了精神和心理的惯性,仿佛他们也一年一度,等待你的归来。

中国人事死如生,对待亡者和亡者的墓地,有一种虔诚。我不在能为你们梳头,但总可以梳理你坟墓前的草,我不再能够听到你们的笑语,但总可以洒下一杯酒。你们生前盼望我归来,死后也是一样吧。这是多少中国人自古像候鸟一样,清明节飞回祖先的墓地,是为一种孝思和践行,是自愿的。

斗笠遮住了漫天的春雨,但是遮不住我的愁。

你们的儿子,清明节是多么想回乡,陪在你们的墓地边,昨天晚上还梦见自己回到家乡,正匆忙要上山去看你们。

而现实是,儿子困在现实里,有事情在身,不能回乡啊,狂雨打着斗笠,催落了花朵,像我缭乱凄凉的心情。

我多么想回到晋地我的故乡,我也知道你们也一定在伤心落泪,化作了松树上的雨滴,现在这泪滴就在我头上,我身上。

在人生世路困顿坎坷的人,最大的精神支撑,就是父母的爱,哪怕他们已经不在。

我很明白戴复古这种悲伤和缺口,哪怕是在父母的墓前睡上一夜,淋着半夜的雨,也能获得灵魂的慰藉,但是,这个清明,有思多困,人在他乡。

清明祭扫各纷然,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节扫墓古诗五首)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镫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南宋 · 高翥 清明日《对酒 》

关于墓地,最容易让人产生生与死哲理性的思考。而人总是不免死亡和埋葬的。

如果你是一个寂寞的亡着,日日夜夜对着无边的墓田,面对清明,该作如何想?

白天,清明的祭祀纷繁,简直是热闹,惊动了寂寞的山头。纸钱燃烧飞起白灰,如同蝴蝶翻落在青草之上,而那些痛哭,如同泪血,染红了满山的杜鹃花。

但是到了晚上,扫墓的人归去之后,这里又是什么景象呢?

狐狸睡在坟墓上,显示这里向来荒芜少人,归于永恒的寂寞。而儿女都走了,他们哭过了,重新回到尘世温暖的灯下,说说笑笑重启生活。

死亡是生命重大的终结,并不会有真正一个黄泉在地下,过着如同世上的生活。那些祭扫的酒,祭品,死亡的人如何能够享受到?

珍惜生命吧,珍惜活着的时光,珍惜短促的人生,尽情释放自己吧,满满喝下美酒,哪怕是醉了,也是生之滋味啊。

实际上古人对于生死,有着很现实的考量,因为灵魂这样的事,是不可印证的。

但是清明的祭祀并不可以缺少,因为那是最深切的愿望和寄托,也是人在愿望寄托里,对生死的清醒。

清明祭扫各纷然,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节扫墓古诗五首)

“佳辰苦被风和雨,策马前村不可行。

十载亲容还梦寐,百年人世几清明。

江乡岁歉犹艰食,农亩春迟未力耕。

更有垂杨袅烟雾,柔条万缕似愁萦。”明 · 陈洪谟《清明上冢阻雨》

有没有梦见过亡故的亲人?虽然解梦的说法古今各异,但是传统的中国人会告诉你,你的亲人想你了,你去烧烧纸钱,陪他们说会话。

我愿意相信,是我亡故的亲人,想我了。

清明节,有狂风和大雨,马行到前村,就被风雨阻拦。不是我不想去,是上山的路泥泞,根本不允许人马通行。

我梦见你们了,我的父母,人生百年,我也年岁不永,还有几个清明可以给你们烧纸叙话?

这两年也算流年不利,去年粮食歉收,今年开春晚,田原尚未春耕,我本想陪你们说话,可是又遇见这狂风大雨。倒是这山路杨柳,雨水充足,蓬勃繁茂,千丝摇曳,像极了我现在的愁怀。

祖宗保佑开晴吧,让我一路策马去见你们,雨水不能再多了啊。

中国人愿意相信,人生的幸福,都是祖先在天之灵的庇护,因为他们的爱从来就不因死亡而消散。也正是这种情怀,让人落魄孤独时,有精神的依靠,而在清明时节,更愿意身体力行,去给祖先扫墓。

年年清明,今又清明,鲜花墓地古今情。

清明祭扫各纷然,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节扫墓古诗五首)


文章评论

清明祭扫各纷然,百年人世几清明(清明节扫墓古诗五首)文章写得不错,值得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