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古诗名句摘抄,李清照《夏日绝句》诗意赏析
《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赏析】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善以白描手法、朴素语言和柔美音律表现悲欢幽怨感情。后期词多感时伤乱、感叹身世之作,流露出怀念中原的愁绪。她的诗清新刚健,注意反映重大社会政治问题,跟她的词美学追求不同。古代文人认为诗适宜反映重大现实问题,而词只利反映个人生活。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她的词,而且要读她的诗,才能了解她创作的全貌。
这首七绝是咏史诗,借歌颂项羽来讽刺南宋统治集团的逃跑政策。原见《章丘县志·艺文》、《彤管遗编》及《历朝名媛诗词》。据黄墨谷考据:“细研诗意,此当作于建炎年间,北(宋)兵仓皇南遁之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既是对秦末起义领袖项羽的赞扬,又是作者人生观的表露。李清照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该有志气,做一个人中豪杰;死也应死得其所,死得有骨气,当鬼中的英雄。总而言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当具有价值。根据这一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项羽,他是应该赞扬的。
据司马迁《项羽本纪》,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确实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为推翻暴秦统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在“崛起之前”,项羽就指着东游会稽的始皇帝说:“彼可取而代也!”在“闻风而动”中,他在会稽“拔剑斩守头”;陈涉遇难后,他又跟沛公一起“大破秦军,斩李由”。在与秦军主力章邯决斗的“钜鹿之战”中,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起义决定性的胜利,当时“从壁上观”的“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楚汉激烈争斗时,他在“鸿门宴”上,显得襟怀坦白、光明正大。“生当作人杰”,他是当之无愧的。到了“形势逆转”、“垓下之围”时,英雄末路,但他毫无惧色,慷慨高歌,视死如归,表现出力拔山、气盖世的英勇气概。他没有责怪别人,死得那么沉着,那么英勇,那么壮烈,可谓“死亦为鬼雄”。
诗人最赞佩项羽反抗到底与视死如归的精神。“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自刎前,乌江亭长劝他渡江,回江东重整旗鼓,或则与刘邦再决雌雄,或则割据一方。“项羽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说罢拔剑自刎。项羽的失败与自杀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那是历史家研究的问题。李清照在诗里只抓住他对死亡毫无恐惧、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一点,将他作为英雄来歌颂。她认为项羽不愿负罪偷生,“不肯过江东”是值得后人敬仰与怀念的。
根据作者以上所表达的人生标准,衡量一下赵构,他就差得太远了。一一二七年二月北宋灭亡。五月金兵北撤,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康王赵构到了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邱县),做了宋高宗,改“建炎”年号。他不思收复失地,却打击抗战派李纲、宗泽。十月又从南京逃到扬州。建炎二年秋天,金兵再次南下,次年二月,赵构一伙又慌忙逃到镇江,继又逃往杭州。从此偏安江东,死也不愿北伐了。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构却拚命逃往江东,因此诗人“至今”思念英雄项羽,显然是怨恨、讽刺懦夫赵构。所以说,这首诗不是一般地咏史,而是显露出战斗锋芒的。
这首借古讽今的诗充满作者的豪情壮志,写得很有气势。李清照已不是一个深闺含羞的少女,也不是一位嗜书好古的贵族少妇,而是一位经受国难家破磨炼的有大丈夫气的爱国诗人了。
- 上一篇:相思诗词名句摘抄(相思诗句名句40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