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勇于挑战的诗句(七首激流中斗志激昂的诗词)
弄潮儿,自古便是一群活力四射,勇敢而富有进取心的年轻人。最早的弄潮儿,是指朝夕与潮水周旋的水手或在潮中戏水的年轻人;后来,也形容那些斗志昂扬的龙舟竞儿;再后来,那些在大海上与风浪斗争的水手,是当仁不让的弄潮儿;最后,泛指在各行各业,勇敢进取精神的人们。唐诗有云,“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崇拜各类弄潮儿。
1. 《竞渡诗》,卢肇
从唐代以来,龙舟竞赛一直是中华***标志性的体育竞赛活动,有很多涉及龙舟的诗词,唐代诗人卢肇的这首《竞渡诗》,每每让人读来,热血沸腾: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诗人“思端午”,就是喜欢看龙舟赛。“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龙舟赛的鼓声响起,就像沉闷的雷声,震惊四下;龙舟竞发,船首兽头大浪滔天,如同卷起千堆雪一般。“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万人冲破齐声呼喊,跳跃着的浪花与飞鸟争先恐后。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多条船像龙一样地向前冲去,果然获得了锦标归来。
这样的弄潮儿,哪个一腔热血的青年人不想尝试?
2. 《酒泉子》,潘阆
宋代诗人潘阆,则把钱塘江弄潮,描绘成时代大片。江南人,素有观潮、弄潮的传统,他们玩的就是心跳。潘诗《酒泉子》写到: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
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
上阕描写的是大潮的宏大:潮水涌来时,仿佛大海都空了,潮声像一万面鼓齐发,声势震人。
通过上阕的铺垫,下阙则着重描写弄潮的壮观:踏潮献技的人站在波涛上表演,他们手里拿着的红旗丝毫没被水打湿。此后几次梦到观潮的情景,梦醒时依然感觉心惊胆战。
年轻人,要的就是这个艰险,要的就是这个刺激!
3. 《武帝瓠子歌》,民谣
整个人类的历史,就是和水患做斗争的历史。不同的是,西方是打造诺亚方舟;而中国则是治水。中华***治水,从大禹治水开始,一直持续到***。民谣《武帝瓠子歌》则是描写汉代人们堵塞决口的战斗场面。全诗写到:
河荡荡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
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
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隤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
河荡荡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到泰山封禅,调拔四万人筑堤堵水。汉武帝亲临现场,命将士一齐上工地,伐竹运土。
"河汤汤兮激潺湲,北渡回兮汛流难。"写施工的艰难环境,那是在急流中进行的。"搴长筊兮湛美玉,河伯许兮薪不属。薪不属兮卫人罪,烧萧条兮噫乎何以御水。
"颓林竹兮楗石菑,宣防塞兮万福来。"没有柴草,汉武帝下令砍伐琪园的竹子,做成"楗"和"石菑",沉入河底,填土筑坝。
这个防洪防汛的场面,和今天一样宏大,一样激励人心!
4. 《江上渔者》,范仲淹
从古到今,人们相信“富贵险中求”。宋代大文豪范仲淹的《江上渔者》,虽然是表达了诗人对渔民艰难生活的同情,对统治阶级腐化生活的愤慨;但同时,未尝不是对勇敢的人们的一种赞扬。全诗写到: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一叶扁舟,出没风波”,有人就是享受这样的冒险,别说有鲈鱼的成果,就算是一无所获,过程也是一种成长,是对人的历练。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你看这个小伙子,驾驶着一叶扁舟,在大浪滔天的风波里来去自如,真的很赞!
5.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黄遵宪
人类的活动范围,从江河扩展到海洋。海洋的风浪,又不是江河能够比拟的。所以,海上的水手,又成了近代的弄潮儿。清代诗人黄遵宪就在《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中描写海上弄潮的感觉: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送人夜夜照船尾,今夕倍放清光妍。
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
登程见月四回明,归舟已历三千里。
茫茫东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在海上的感觉,那是“茫茫东海”,而海浪则是“波连天”。“一舟而外无寸地,上者青天下黑水”,在这种情况下,一艘大船,在海上也是像浮萍一样,荡来荡去,无依无靠。
海上弄潮的感觉,那是回到岸上,再也没有任何困难能够难到人了。
6. 《舟中》,苏泂
一叶扁舟,在大风大浪里经过,弄潮儿也迅速成长,感觉再也没有世事能够难倒我。宋代诗人苏泂的《舟中》即抒发了这样一种感觉:
一叶舟中宿,风高浪亦高。
回头人世事,真觉细如毛。
回头人世事,真觉细如毛
“一叶舟中宿,风高浪亦高”,在一叶扁舟中宿过,那时候“风高浪亦高”。经过这一段经历,回头再看世间事,“真觉细如毛”。
人呐,在时代的浪潮中打磨过,还会惧怕什么困难?
7. 《太平洋遇雨》,梁启超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二十一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大肆捕杀维新***人,变法宣告失败,梁启超逃往***。第二年,即1899年,诗人往游美洲,乘船过太平洋,遇雨有怀,而写下这首七绝《太平洋遇雨》: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诗人使用了如掾之笔,把一场雨写得宏大叙事,“纵横亘二洲”,这场雨,密布亚洲美洲两大洲,够大了!而太平洋上的风浪,又是“浪淘天地入东流”。这场雨,也指慈禧政变的那场雨,所以诗人说,虽然是“浪淘天地”,但仍然“却余人物淘难尽”,所以,我“又挟风雷作远游”。
诗人在政治上和太平洋上两经弄潮,还有什么困难能难倒他?
- 上一篇:赞美栀子花唯美的诗词(七首栀子花诗词)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