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首禅意古诗词唯美赏析及注释(参悟高僧淡然与释怀的悠然意境)
精舍遇雨诗
唐•可止
空门寂寂淡吾身
溪雨微微洗客尘
卧自白云情未尽
任他黄鸟醉芳春
可止(860—934),唐末五代之际洛京长寿寺僧。俗姓马,范阳高丘(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唐昭宗干宁年间(公元894—897年)进诗称旨,御赐紫袈裟。后唐明宗时任长寿寺住持,赐号“文智大师”。当时即有诗名,诗歌结为《三山集》,今佚,《全唐诗》中存其诗九首。
说明:精舍原为旧时书斋、学舍,是聚集生徒进行讲学的地方。后来凡僧、道居住或讲道说法之所亦称精舍。《晋书·孝武帝纪》:“帝初奉佛法,立精舍于殿内,引上诸沙门以居之。”此处系指后者,即可止上人居止修静之所。
可止擅长律诗,绝句不多见。这首七绝表面是写春雨中清新明丽的自然景象,实际上却主要是抒发作者淡泊世事,与世无争,潜心隐修的情怀和志趣。自然,绵绵春雨之中,坐在自己的书斋里,领略无限春光,花香鸟语,这实在也是人生一大快事。
注释:
空门:佛教名词。佛教认为“诸法皆空”,以“悟空”为进入涅盘之门,故称佛教为“空门”。
淡:恬淡寡欲,淡泊,此处用作动词。
黄鸟:指黄莺,又名黄鹏,一种鸣声婉转的小鸟。
芳春:花草芬芳的春季。
千峰顶上诗
宋•志芒
千峰顶上一间屋
老僧半间云半间
夜晚云随风雨去
到头不似老僧闲
在高高的庐山之巅,修一间小屋,住在其中,开门闻鸟语,抬眼望浮云,青山绿水间,悠然乐淘淘。
白云是我的好伙伴,它每天都是那么悠闲,可惜,昨夜的风雨过后,它不知去向。看来,白云还不如我的内心淡定呢!
有些东西,如云般,终究有来有去,如光阴般,从天地间匆匆而过。而我们的心房与这千百年形成的山峰里同在。
抱持平常心去看待所有的变化,芸芸众生,要的仅是活在当下,过着平平常常的生活足矣。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顺应自然是最高的境界。但人心往往如风,总是随心而动;人心也常常如云,总是变幻莫测。
心闲,乃平常心,乃清静心。人只有处于孤独中,才能静下心来,观察、学习出现的各种客观事物,并且能够从中得到愉悦。 我们心态坦然、思想平和,为自己创造美好人生尽了全力后,就接受这样的结果,像野花般,无论你在或不在,它都会盛放。
《千峰顶上》,是孤独的,它深刻地诠释孤独的境界,它能让读者在静夜里独对心灵,能在晨曦时思考未来。在活在当下时,放弃“我执”,在孤独中参悟释怀。
了元诗
一树春风有两般,南枝身暧北枝寒。
现前一段西来意,一片西飞一片东。
佛印了元(1026-1086),字绝老,俗姓林,饶州浮梁(今江西景德镇)王氏子。北宋著名诗僧,住镇江金山寺,与苏轼、黄庭坚等人交好。擅书法,能诗文,尤善言辞,宋神宗赐号佛印。
赏析:秦少游和苏东坡参禅,有一人走过,身上生满虱子。苏东坡说:“人身上的垢秽中生出了虱子。”秦少游却说:“虱子是棉絮中生出!”两人为此争执不休,最后请教佛印禅师,佛印于是做了这首诗偈。
凡夫自隔于圣的关键之处在于:凡夫在诸法缘起性空的平等境中妄见生灭幻相而分别执着,造作诸业,轮回不休。一切诸法皆是真如实相的随缘显现,缘尽而灭,与此当中毕竟平等、了不可得。“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片西飞一片东”,东西南北、暖寒向背等等,都只不过是缘生缘灭而已,又哪里有什么定性可得呢!明白了这个道理,“现前一段西来意”,哪里又不是祖师西来意呢!物我本自亦知,无常正是恒常。正如行言禅师云:“森罗尤象,诸佛洪源。显明则海印光澄,冥昧则情迷自惑。苟非通心上士逸格高人,则何以于诸尘中发扬妙极,卷舒物象,纵夺森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