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的诗词名句(霜降时节的唯美古诗词)
秋天本就有凄清寂寥,肃杀之感。若再来几场秋雨,寒意更深,更添几许愁绪。
古人写秋,更少不了秋雨。无论是萧萧梧桐,悄悄寒夜,寂寂孤山,都有秋雨落下的愁思。
古有“悲秋”者悲秋之萧瑟。
在“悲秋”的诗词中,草木枯黄,万物收藏,天气寒凉,看见村落与消散的晚霞更觉时光短浅,遇见老树与归巢的乌鸦便更觉天涯孤寂。秋天的萧瑟之感在心中由此生发。
比如白朴的《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曹丕的《燕歌行二首·其一》: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汉乐府的《长歌行》: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古有“病秋”者病秋之隐沦。
“病秋”者,在目睹秋日颓败萧瑟的的气氛后,更易生出百无聊赖,衰败颓唐,隐匿沉沦之感。
比如王世贞的《病秋》:不独穷愁畏摇落,即防衰骨费支吾。
又比如苏轼的《行香子.秋兴》:昨夜霜风。先入梧桐。浑无处、回避衰容。
古有“惊秋”者惊韶华逝而年岁晏之速。
古诗词中的意境大多都是突然而起,戛然而止。正如当我们留意到秋天已到时,才惊觉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比如杜牧的《早秋客舍》: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又比如 戎昱的《红槿花》:今日惊秋自怜客,折来持赠少年人。
古诗中写秋雨的诗词也有很多。
柳永的《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纳兰容若的《浪淘沙》:夜雨做成秋,恰上心头。
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但杜甫的这首秋雨诗将秋的悲、病、惊融于一体,诗中的秋雨如同一把无情的镰刀拂过这世界,在湿润和清冷中将一切带走。
全诗视野广阔,仿佛一场声势浩大的雨就要迎面袭来。
《秋雨叹三首》
【唐】杜甫
其一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
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其二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其三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
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载(754年),那一年秋天,下了六十多天雨,庄稼歉收,粮食匮乏,房屋毁坏,民不聊生。当时的宰相杨国忠却找来个别长得好的禾苗向唐玄宗报告说:“雨虽多,不害稼也。皇帝将国事交给宰相,宰相又蒙蔽圣听。人民生活愁苦,加上诗人穷困潦倒,悲从中来,作了这首诗来感叹当时的情景。
第一首,秋日杀,万物凋而百感集。
“雨中百草秋烂死”
秋雨连绵,顿时熄灭世上一切生机,百草在雨中枯萎腐烂,肃杀氛围顿起。
阶下却有一株决明在雨水中颜色光鲜,天真地向秋季这把镰刀炫耀着自己华美的叶和金黄色的花。然而越是鲜艳亮泽的颜色越是难久长而令人叹惋,小植物终究会在萧萧秋风中无助地凋零。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
决明之生命正如诗人之生命,诗人以书生自喻,书生本应习取知识,进入朝堂,报效家国。
然而书生只是纸上的豪杰,斗室的君王,当人世之秋忽至,生命置于困顿的迷宫中,也只能才大无所用,笑骂尽由人。昔年的苦读,也随着满头白发化作一片虚无。
“临风三嗅馨香泣”
只有这短暂的,飘渺易逝的香气能给人一丝安慰。
第二首,秋日的昏昏之咒由内心向外界弥漫开去。
“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秋风飒飒,秋雨纷纷,整个世界笼罩在一片阴云之下。四海八荒,天地广阔,无一不是颓败的景象。
秋雨下得太久了,江河浑浊,泾渭难辨。诗人见雨中世界如当时朝堂,世之失道,国之本失其位,民苦,贤哲居陋巷而佞者塞庙堂。
“城中斗米换衾禂,相许宁论两相值?”
古代,农业是国家生存的根本,长时间的秋雨让农作物的叶子卷曲,果实发黑。由于杨国忠恶言灾疫,四方匿不以闻。农民的叫苦声湮没在秋雨里无人听闻。
粮食缺乏,粮价飞涨,城里的人用衾裯换取斗米。诗人叹民生之苦,自己却无能为力。
第三首,从广阔的外界回到自己的斗室
“长安布衣谁比数”
长安也只是一个客居的地方,客居在这个地方的布衣书生应该很多吧。但没有关心这些布衣书生的境况生死。
诗人客居此地只想暂时的避世,避开内心纠结无解的困愕。但他心中的郁郁不平在闭锁的柴门小院内痛苦不已。
孩子在风雨中无忧无虑地嬉戏奔跑,风雨如晦,如此此单纯的孩子未来还能安好吗?
“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飕飕的雨声催促寒季到来早,诗人如同雨中的大雁,翅膀被雨水沾湿难以高飞。入秋以来未曾见过出太阳,污泥遍布大地,君臣失道,民众的疾苦何时才能解决。
全诗空间广阔,寓意深刻,己忧民,叹惋至深,体现了杜诗“关心民瘼,忠君爱国”的儒家济世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