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佛山的古诗词(古香古色,隽永雅致)
佛山是一座既古老又年轻的城市。
秦汉时期,佛山市区域主要属南海郡番禺县,隋朝后至明朝主要属南海县。
佛山元朝时称堡,清时称镇,***时期开始设市。 明清时期,佛山发展成商贾云集、工商业发达的岭南重镇,既与北京、汉口、苏州并称“天下四聚”,又与湖北的汉口镇、江西的景德镇、河南的朱仙镇并称中国四大名镇。
历史上佛山曾经属于岭南百蛮之地,今日佛山却成了国内屈指可数的富饶城市。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古诗词里的佛山,古香古色,隽永雅致,别有一番韵味。
杜甫: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
《送翰林张司马南海勒碑》
(唐)杜甫
冠冕通南极,文章落上台。
诏从三殿去,碑到百蛮开。
野馆浓花发,春帆细雨来。
不知沧海上,天遣几时回。
按唐制,翰林院没有司马一职,倒是亲王府有个职位叫司马,因此张司马应该是翰林兼司马。
唐玄宗命宰相张九龄起草诏书,又派张九龄之弟张九章到当时南方极其偏远之地、百蛮之地南海郡勒碑刻石。
这首五律是诗圣杜甫的一首应酬制作 。张司马南下当天,时值春季,春花烂漫,春雨绵绵。杜甫与张司马在郊外河边酒馆饮酒后,折柳送别。
杜甫对张司马情同手足,依依不舍,就像张骞受汉武帝派遣出使天域一样。兄弟你要奉诏出使南海,也不知何日君再来。
纵然野馆浓花,大好春光,然而细雨绵绵,终是离别,难免会有几分凄凉。
诗中情与景,都不是发生在南海,南海只是张司马此行的目的地。也就是说,这首诗虽然题目中出现了“南海”,诗中也屡次出现“南极”、“百蛮”的词语,但终究是虚写南海。也就是说,诗中的春天,还算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佛山之春。
范端臣: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
《岭南鞭春》(宋) 范端臣
一辞湖上月,三见岭南春。
怪鸟呼如鬼,痴猿立似人。
蛮商通海舶,渔户杂江滨。
尚有鞭牛扑,纷拿起路尘。
范端臣 (1116年——1178年),字元卿,号蒙斋,兰溪香溪(今浙江兰溪)人。自幼从叔父范浚学,千言成诵,过目不忘。诗书易理,备研其精;正草隶篆,皆造于妙。
范端臣于绍兴(1131年——1162年)中登进士,官至中书舍人。著有《蒙斋集》,包括诗集3 卷,文集20 卷行世。
范端臣这首五律诗《岭南鞭春》,描写的是岭南三月乡村农忙时节的情景。
岭南是以五岭为界,在江西、湖南与广东、广西四省的边境,有一条沿东北往西南走向的山脉,被称为五岭。从古籍中考证凡属五岭以南,即为岭南地区。
照此理解,佛山属于岭南是毫无疑问的。鞭春,就是开春之后,农夫在犁田时,轻轻鞭打耕牛,以指挥它劳作。
当然,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我国大多数地方耕耘土地,已经无须用到耕牛。“鞭春”基本上成了一个历史词汇。
如今,在佛山这样的工商业强市,土地上生长的是美的、科龙、志高这样的电器巨头,李宁这样的服装巨子,以及碧桂园这样的房产大鳄。
李德裕: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谪岭南道中作》(唐)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桄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畲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鸟啼。
李德裕(787年——849年),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
牛李***争是中唐时期牛***、李***两派士大夫进行的朋***之争,两派官员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宪宗时期开始,到宣宗时期才结束,前后将近40年。牛***领袖是牛僧孺、李宗闵和李逢吉,而李***的领袖则是李德裕、裴度和李绅。
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一度成为晚唐之绝唱。此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惨遭五连贬,一路南下,先后为潮州司马、崖州司户,最终客死他乡。
这首《谪岭南道中作》,就是李德裕晚年贬谪路上创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贬谪途中所见的岭南风光,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也有愤懑的个人情绪。
五月间的岭南,已经在收获稻米,潮汛到来的时候,三更时分鸡就会鸣叫,津吏也就把这消息通知旅行的人,这一切和来自北方的诗人完全不同。
诗人惊叹岭南环境艰险,物产风俗大异于秦中之后,引起了身居异地的游子深切的怀乡之情。
这首诗将岭南佛山一带的夏日风光,写得绘声绘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十分凄美动人,无愧于晚唐抒情诗中的名篇。
李白: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寄崔侍御》(唐)李白
宛溪霜夜听猿愁,去国长如不系舟。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
高人屡解陈蕃榻,过客难登谢脁楼。
此处别离同落叶,朝朝分散敬亭秋。
崔侍御,即崔成甫,李白的好友。曾任校书郎、摄监察御史,后因事被贬职到湘阴(今属湖南)。李白现存酬赠崔侍御的诗有11首,除个别诗篇以外,大部分诗篇都写到崔侍御的不幸遭遇。
崔成甫因涉韦监一案,天宝五年(746年)被贬湘阴,后至金陵(今江苏南京)见李白,创作《赠李十二》,诗曰:“我是潇湘放逐臣,君辞明主汉江滨。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
李白当即写《酬崔侍御》唱和:“”严陵不从万乘游,归卧空山钓碧流。自是客星辞帝座,元非太白醉扬州。”
李白以东汉不臣天子的隐士严光自喻,充分展现了李白的傲岸性格,李白的志向在于“济苍生”,“安黎元”,如果唐玄宗真正重用李白,李白是愿意跟随他干一番大事业的。
不过,诗中所说的向往的生活——隐居,其实也蕴含着一种无奈的情绪,同时给予与仕途不顺的崔侍御一种同病相怜、惺惺相惜的安慰。
天宝十二年(753年)秋,李白再次来到金陵,旧地重游,睹物思人,物是人非。李白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七言律诗。
诗人将感喟身世与抒写友情交织,前半部分写诗人离别故乡而独行,后半部分写与崔侍御相见及相离,并抒发相思之情。
诗中的“霜”、“雁飞”“落叶”等字眼无不暗示了季节是秋天,诗末最后一字甚至直接点出了“秋”字。
“独怜一雁飞南海,却羡双溪解北流”两句,描写孤雁南飞,提到了南海,也可以说,李白此诗从侧面写了佛山之秋。
至于诗中的敬亭山,大家应该对李白的那首《独坐敬亭山》记忆犹新吧。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座让李白“享受”寂寞的山,在安徽宣城,不知道和位于佛山南海区的西樵山相比,哪一座山更有魅力?
区大相:素手轻盈立,来攀雪里花。
《咏梅其六》(明)区大相
美人惜瑶华,欲折还咨嗟。
素手轻盈立,来攀雪里花。
区大相(1549—1616),字用孺,号海目,广东佛山市高明区阮埇村人。
区大相的父亲区益和哥哥区大枢都是明朝的举人,区大相和弟弟区大伦则是明朝万历17年(1589年)同榜进士。
区大相登第后被选为翰林庶吉士,官至户部尚书。后因弹劾权贵被调任太仆寺丞、替皇帝掌管御马。
不久他称病还乡,带着两个儿子区怀瑞、区怀年教学相长,父子三人互相唱和,最终区大相成为“岭南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两个儿子在岭南诗坛上也都享有盛名。
区大相一家星光灿烂,才人辈出,只是佛山人杰地灵的一个缩影。
广东历史上曾出9位文状元,其中就有5位出自佛山,分别是南汉的简文会、南宋的张镇孙、明代的伦文叙、黄士俊和清代的梁耀枢。
回过头来看看区大相的咏梅组诗,一共有10首,语言清新脱俗,意境雅致悠远。
冬天一般只有岭南北部降雪,岭南南部极少降雪,大部分地区夏长冬短,终年不见霜雪。位于岭南南部的佛山,应该说是四季如春。
但区大相曾经在京城为官,无论南京还是北京,冬天雪花飘梅花开,是司空见惯的事。
不过,写诗作词,搞文学创作,作者未必一定需要身临其境,主观臆想也能写就栩栩如生的作品。
冬至过后,进入数九寒天,我们再来品读区大相的《咏梅.其九》。
《咏梅.其九》(明)区大相
徘徊杏梁月,飘飖兰殿风。
更将芳洁意,吹入望春宫。
雪花和梅花,是冬天的标配 。在没有雪花的佛山,冬天里应该不会感觉到寒冷。
愿人人心中常驻芳华,心有梅香,爱满人间!
- 上一篇:经典的梅花古诗词(赞赏梅花的优美古诗句)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