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审言名诗《渡湘江》,唯美古诗词鉴赏
《渡湘江》
唐朝·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武后时官膳部员外郎,负才自傲,不可一世。后来唐中宗复位,清算与武后男宠张易之、张昌宗有关的人,他因与他们往来交通,被流放峰州(在今越南境内)。这首《渡湘江》即作于流放途中。
诗是因为作者即将渡过湘江南行这件事引起的。当时作者由长安一路行来,回想昔日饮宴游玩、诗酒流连之乐,怎能不留恋难舍;而此一去不知何日可以遇赦北归,前途又是多么渺茫。思前想后,只觉得满腹哀怨忧愁,无从排解,于是只有向诗中寻求寄托宣泄。这便是此诗的缘起,亦即作者创作灵感的来源。
作者从直抒胸臆入手,起笔即以强烈的今昔对比写出浓郁的愁绪。“迟日”指漫长的春日。春日的园林,鸟语花香,一切风光依旧,自然的季节与景物都没有变,可是,诗人的处境和心情却完全变了——从春风得意的朝廷官员变成了戴罪远徙的流亡者,因此感觉也随之发生巨变。对于往昔园林之游的回忆只能徒增伤悲。本可悦人情性的花鸟,愈益使人产生边愁,因为他确实是在日益走向边远蛮荒地区。
诗人就这样无可奈何地一路南行,来到湘江岸边。这时,一个新的景观再一次触动了他的乡愁。所谓“独怜京国人南窜”,就是他以自怜自叹口吻在述说被流放的事实。“京国人”是作者自指。当时长安所在的北方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而南方尚未开发,被视为蛮荒,所以才被当作窜逐朝廷罪人的流放地。“独怜”有尤怜、更怜之意。为什么“京国人南窜”格外可怜呢?不但因为他暂时远离了那欢快的春日游宴,而且他担心他将永远不可能回去了。而当他目睹滔滔湘水正不舍昼夜地向北方流去,他又怎能禁得住格外伤感和对湘江的无限羡慕之情呢?
以对昔日游宴的追忆引起下文,衬托今日远离京国、贬窜边荒的可悲和湘江北流的可羡,是这首绝句构思的特色。音调铿锵、两联均为联语,显示它艺术上的讲究。有人认为“今春花鸟作边愁”一句启发了杜甫(作者之孙)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不妨聊备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