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古诗词大全赏析(7首经典的咏物诗)
7首经典的咏物诗,作者其实大有深意!
1、《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池塘里的鹅正伸着弯弯的脖子,对着天空高歌。它们身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红的脚掌划开了清清的水波。
2、《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子在岩石的缝隙中坚强地固定住根须,咬住青山不肯放松。即使遭受了无数的磨难和打击,仍然坚强有力,任凭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狂风吹打。用拟人手法描写物体的另一个好处是,容易使读者由诗歌联系到人。这首诗所描写的坚韧品质和顽强的生命力,最终还是要落在人身上。诗人正是要借助咏竹,表达自己坚持高尚信念、决不随波逐流的情操。
3、《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翠绿的柳树好像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样,条条嫩枝像丝带一样垂下。细细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二月温暖的春风就是那把灵巧的剪刀。
4《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描写了峨眉山月夜幽静的景象,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5、《殿前欢·对菊自叹可》
张养浩
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问花不语,花替人愁。
首句“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点出时令,秋天到了,凄风苦雨,草木凋零,亭阁中也黯然生凉,从而为全词营造出萧瑟凄清的晚秋氛围。这是咏菊花的大背景,也是后文自叹的情感基调。接着咏花。入秋后,众花凋零唯独菊花仍傲骨凌然,色彩绚烂。所以,在我国古典诗词中,菊花象征着文人高洁的精神品格。然而,“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当过了重阳,从秋入冬时,菊花也凋零了,花残叶败,没有了盛开时的风流姿态。这一层次是词人怜惜菊花。
6、《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哪里去辨甚么真共假?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作品取材精当,比拟巧妙,富有讽刺性,针对当权者嬉笑怒骂很具思想意义。作品可分为三层。前五句为一层,其中“曲儿小腔儿大”抓住“喇叭”、“唢呐”的特征,通过“曲儿”的“小”和“腔儿”的“大”的对比描写,让人印象深刻。“曲儿”虽很小很细,但经过“腔儿”的放大,就能传扬四方。
这里借此来比喻宦官出行的形态,极具讽刺性。中间三句又为一层。“愁”是这一层的中心。“军”为何而愁?原来,明代中叶,社会黑暗,宦官不仅是皇帝的侍从,也是皇帝的耳目和鹰犬,因此宦官的权力很大,而他们又惯于搬弄是非,颠倒黑白。最后三句为一层,集中表现宦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灾难。从“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可见宦官危害范围之大。
7、《宿甘露寺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宿甘露僧舍》是一首歌咏游览胜地甘露寺的诗篇。诗中描写了诗人夜宿甘露寺时想象中的情景和清晨开窗观览大江时的感受,表现了长江的浩瀚与壮观,抒发了诗人惊讶与赞叹的思想感情。这首诗发挥了浪漫主义的想象,把房内的小空间与窗外的大世界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意境恢宏,笔力雄健,是古往今来众多歌咏甘露寺的诗篇中比较出色的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