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经典边塞诗(经典边塞的诗句)
王昌龄,盛唐诗人,以边塞诗著称,擅写七绝,被誉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王昌龄的边塞诗中有不少经久传诵的名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等气势雄壮,慷慨激昂,充满了浓烈的爱***与豪迈的英雄气,读来令人热血沸腾。
而在他的边塞诗中,也有很柔情的部分,关注边地将士的日常生活与内心情感。在《从军行七首(其二)》中,很能体现这一点。尤其诗的尾句,柔情似水,非常漂亮,给人意犹未尽之感。
在诗词大会中董卿曾说过一句话,她说,游子不管身在何方,始终望向的是家的方向。悠悠乡愁是绵远的情怀,思乡是诗词里谈论不尽的话题。这思乡之情,是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是王维的“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也是王昌龄笔下征夫的所思所想:“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一轮秋月,这不绝的边音,便勾连起身之所在、无止无休的思乡情。
《从军行七首(其二)》
唐·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诗从一片乐声舞声中写起,一上来就是琵琶与歌舞,似乎呈现出一片欢声笑语的军中情景。在这样的歌舞之中,人们会想到什么呢?下句便转到思乡情:这乐曲无论翻出怎样的新曲调,更换如何的新面貌,可其中暗含着的,依然是听着那《关山月》,便生出的旧别情而已。
征人,阔别家乡,远离家人,到遥远的边地,离别的确是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且普普通通又煎熬无比的一种情感。别情凄苦,辗转反侧,又夹杂着思念、期待、忧虑……都在一句“总是”中被含括进来。
琵琶声声
这幽咽婉转的琵琶声勾起了那无尽的边愁,声声回荡起的,都是那思乡的韵律。气氛似乎就在这氛围下沉浸下来了,但诗人末句宕开一笔,辟出明月朗照,秋月高举,长城苍莽的寥廓境界。
第三句写情,最后一句写景收束,以景结情,将不可断绝的情收束在这无边的月色之中。“高高秋月照长城”,边地辽远,秋月高远,这皎洁月光能照到的地方,便都是思念的地方吧。
长月无声,琵琶有声,边音不尽,月华流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