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暖友情诗词有哪些(六首诗词道尽友谊情深)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公元840年,69岁的白居易想起去世已有八载的故友元稹,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悼友之诗《梦微之》。
在这首诗里,白居易不厌其烦地说着自己的想念,念念不忘地说着他们的家常,宛若当年。
很多人也是从这首诗开始,倒着追寻白居易与元稹的前尘往事,被他们此生的生死相随所深深感动。就像当初元稹因敷水驿事件得罪宦官而被贬千里,白居易不惜以死上书。
于是很多人惊觉,原来男人之间的友谊,也可以如此至死不渝。
其实当我们徜徉在古典诗词里的海洋里就会明白,这种故友情深,别有韵味,更显人世苍凉。
当诗人思念起远方的故友,深如大海,小如红豆,长如江水,细如梅花,都可以用来表相思,传情意。
1.红豆多采,相思绵绵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王维《相思》
幼时初读王维的这首诗,只觉情韵悠长,仿佛窥探了世间男女的旖旎情思,以为是为爱情所写。
后来才发现,这是王维写给好友李龟年的思念之作,无关痴男怨女的情情爱爱,只是故友之间的惺惺相惜。
想当年盛唐明月犹在,精通音乐诗画的状元郎王维与乐圣李龟年常常是皇宫贵族的座上宾,二人以乐会友,友谊情深。杜甫就曾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只不过杜甫遇到李龟年的时候,正是江南好风景,可盛唐明月已然黯淡。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仓皇入蜀,被时代洪流裹挟着奔走的李龟年流落到了江南水乡。
当李龟年再度唱起王维的这首《相思》,历史的兴衰、个人的浮沉,恍如隔世,就像杜甫感慨落花时节又逢君,早已沧海桑田,不知梦里花落知多少。
就像王维当初写下这份思念的时候,也不知生长在南国的红豆每到春来到底长出多少新枝,只是委婉地劝说远方的李龟年,务必多多采撷,尽情采撷,因为它最能代表我的相思情意。
但王维没有说得这么直白,而是用淡语写深情,“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一“多”一“最”,一“愿”一“采”,那种含蓄的深情早已呼之欲出,心领神会。
原来,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也可以用在故友情深,也可以演绎得如此含蓄浪漫。
而除了用红豆传递相思,王维还在送别故友归去江东的时候,将相思比作两岸春色,随君归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2.春树暮云,日月同辉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唐·杜甫《春日忆李白》
杜甫的这首诗,为世人留下“春树暮云”的诗意成语,也让人怀念那份念兹在兹的故友情深。
从公元744年,杜甫与李白在洛阳相遇开始,被后人称为日月同辉的伟大相逢,光耀了千年。
王维与李龟年是以乐会友,李白与杜甫则是以诗会友。比李白小11岁的杜甫,就像仰望高山一样钦慕李白,认为他的诗天下无敌,认为他的才卓尔不群。
他对李白的赞美与欣赏,绝不流于表面,而是从诗风到性格还有人品,都有精准的认知。
在杜甫眼里,李白的诗风清新如庾信,俊逸如鲍照。李白的个性,则是“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对于李白的遭遇,杜甫则是“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杜甫能看到李白狂放背后的悲哀,懂得他的志向所在,绝非翰林供奉的富贵风流那么简单。
尤其经历了三次相逢,“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之后,杜甫愈发敬重这位前辈,在分别之后的一个春日是如此怀念他们同游齐鲁、梁宋的美好时光。
杜甫写下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经远在江东,而他自己已经奔赴长安继续追寻入仕济世之志。
这份思念写得极为清新自然,“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仅仅用渭北与江东的典型风景,就把远隔西北与东南这半个中国的思念之情传递了出来。
一个在长安遥望南方暮云低回,一个在江东回望北方春树低垂,一切的一切,尽是别愁离恨。
杜甫的念兹在兹,就是他日重逢之时,能够一起酒杯共饮,共话诗文。
这份情感,同样牵动着李白,当他想起杜甫这个迷弟,也不无深情地写下,“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尽管从现有的诗文来看,李白的回应相对于杜甫来说较少,但丝毫不影响这两位诗坛巨匠的友谊情深,毕竟有年龄、性格甚至人生际遇的差异。
对于杜甫来说,李白是高山仰止,是越过那座山,还是成为那座山,或者铸就不同的山,都不影响他对李白的欣赏与思念。
3.空山松子,幽人未眠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
韦应物笔下的思念,来自一个秋风习习的夜晚,飘向空寂闲雅的临平山,那里住着隐士丘丹。
丘丹,也就是题目里的丘二十二员外,家中排行二十二,曾官仓部员外郎,此诗又被称作《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任苏州刺史时与丘丹结为好友,多有诗歌唱和,这首诗正是其友谊情深的诗意写照。
不同于以往怀友之诗,韦应物下笔极其淡雅空灵,就连思念仿佛都带着不染尘埃的宁静。
秋夜凉天,本就给人以凄清孤寂之感,又加上诗人的独步吟咏,让这份思念瞬间增添了诗意。
但最妙的是诗人含而不露地说完自己的怀人思远,就将笔触延伸到好友丘丹隐居的临平山上。
那一句空山松子落,让本就静谧得不染尘埃的空山瞬间灵动了起来。它有王维笔下“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的空灵静谧,却也多了松子落在山间,砸中幽人应未眠的心头惦念。
诗人怀远难眠,也料想友人深夜难眠,同一时间,不同的空间,以我心度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样的一处相思,两地闲愁,淡然如水,空寂如山,弥漫着深不可测的思念,不比男女之情逊色。
甚至也只有相知甚深,才能在怀念对方的时候,将这字里行间都萦绕上故友的风格性情。
这思念是如此轻盈,像这秋夜微凉;也是如此空灵,如这松子落下空山,唯有幽人才能深谙。
冬夜想起故友胡居士的王维,也是用这样的笔调传递含蓄深情,“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4.明月桥上,玉人何在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风流多情的杜牧回顾自己在淮南节度使的幕府生涯时,曾如此怅惘慨叹,大有一事无成之悔恨。
可殊不知,风流一梦,并非只赢得了薄幸之名,也曾收获故友情深,陪他度过了贬谪岁月。
所以当他回到长安担任监察御史之后,才发现自己如此怀念陪他落魄江湖载酒行的故友韩绰。
杜牧很想知道那个青山隐隐、绿水迢迢的扬州故土里,宛如玉人的韩绰,在何处教人吹箫。
那里的初秋草木还未凋零,那里的二十四桥明月依然悠悠,那里的故友玉树临风。就是这样的十年一梦,荒唐也痛快,怅惘也恣意,悔恨也唯美,让杜牧在长安秋夜欲罢不能。
如果说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是一个风流的人送另一个风流的人到一个风流的地方去;那么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则是一个风流的人想念另一个风流的人在一个风流的地方快活风流。
这样的秋夜忆友,张同甫也曾辗转难眠,“故人迢递天南北,明月娟娟独倚楼。”
5.叶落长安,离人不归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团。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桡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唐·贾岛《忆江上吴处士》
张枣说,“只要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
而贾岛只要想起从长安漂泊到福建的故友吴处士,离别那天的秋风渭水、落叶长安,就宛若眼前。
那日雷电交加,风雨如晦,那股深秋寒意至今刺骨寒心,为那秋风夜雨,也为那离人心上秋。
如今月盈月亏,已是几度春秋,可离人的归舟仍未返航,离人的消息远在海云边。
吴处士远在天涯海角到底如何无从可知,只有漫天风雨和满城落叶,弥漫在长安古道,让贾岛寝食难安。
这种朝思暮想,或许只有像黄庭坚与黄几复,“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时才能化解。
6.雪满京城,故人情深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宋·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贾岛是在渭水西风,长安落叶里不断回忆与故友的点点滴滴,舒亶则是在雪满长安道,浮生尊前老里思念远方的故人公度。
此时的舒亶,早已不是当年与李定搅动乌台诗案那般意气风发,曾让一代文豪苏轼险些丧命。
苏轼九死一生,舒亶在官场也是起起伏伏,并不顺遂。人到中年后,曾弹劾新***代表人物张商英,树敌颇多,又因与尚书省矛盾重重,被贬出京,无奈赋闲在家十载。
待到再次被朝廷启用,舒亶已经53岁,朝中局势风起云涌,让饱经沧桑的他顿生无力之感。
面对这样的物是人非,舒亶分外想念故友公度,在秋水芙蓉尽,日暮沧波起的时节,独倚望西风。
他不说自己对公度的思念有多深,而是采用对面落笔、主客移位的手法,传递友谊情深。
他不像范晔思念陆凯时,主动驿寄梅花: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而是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通过想象公度登高怀远,驿寄梅花来坚信此情绵绵。
有了故人相赠的江南一枝春,纵使雪满长安道,舒亶的内心想必也会温暖如春,忘却悲欢。
这样的故友相思,是雪满长安的哀愁如雪,也是春满人间的深情似海。
这就是从前的时光漫漫,故友情长,愿如今奔走在当下的你我,依然能感受到这种人间温暖。
哪怕没有古人的这种细腻与诗意,也能在平日鸡零狗碎的生活里,以兄弟之名,以姐妹之义,温暖彼此,且共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