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名言佳句摘抄,《道德经》36句经典语录
《道德经》,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经·第八章》
解释:至高的品性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2-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解释:合抱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3-
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非常大的器是不需要雕琢之工的;越好的音乐越悠远潜低,越好的形象越飘渺宏远。
-4-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
解释:做事情如果到结束时仍如开始时那么慎重,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
-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道经·第三十三章》
解释: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聪明。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够战胜别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够战胜自己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
-6-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老子·道经·第五章》
解释:天地不情感用事,对万物一视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对百姓一视同仁。
-7-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解释: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8-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老子·道经·第二十二章》
解释:不自我表现,反而能显明;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反而能得有功劳;不自我矜持骄傲,反而能长久。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9-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经·第五章》
解释: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10-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解释:善良的人忠厚老实不会花言巧语,巧言善辩的人不一定善良。
-11-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解释:正直的人像屈服,灵巧的人像愚笨,有口才的人像迟钝,指有真才实学的人不显露自己。
-12-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老子·道经·第三十六章》
解释: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先加强它,想要废去它,必先抬举它,想要夺取它,必先给予它。
-13-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解释: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时候发展起来的,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细小的地方一步步形成的。
-14-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道经·第二十五章》
解释:人必须遵循地的规律特性,地的原则是服从于天,天以道作为运行的依据,而道就是自然而然,不加造作。
-1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老子·道经·第十二章》
解释:五光十色绚丽多彩的颜色,容易使人眼花缭乱;纷繁嘈杂的音调,容易使人耳朵受到伤害;香馥芬芳、浓郁可口的食物,容易败坏人的口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容易使人行为不轨。
-16-
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
解释:方正而不生硬,有棱角而不伤害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眼。
-17-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德经·第四十三章》
解释:天下最柔弱的东西,可以驱使天下最坚硬的东西。
-18-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老子·德经·第六十七章》
解释: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19-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老子·德经·第三十八章》
解释: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20-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道经·第二章》
解释:当天下的人都知道都认为这件事是美好的话,那么它丑恶的一面就显现出来了。当天下人都认为这件事是善事的时候,那么它不善的一面就会展现出来。
-21-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老子·道经·第十九章》
解释: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私欲杂念,抛弃圣智礼法的浮文,才能免于忧患。
-2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子·道经·第九章》
解释:执持盈满,不如适时停止;显露锋芒,锐势难以保持长久。
-23-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老子·德经·第四十一章》
解释: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不以为然。下士悟道了道,哈哈大笑。
-24-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德经·第四十四章》
解释: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说,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见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25-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老子·德经·第七十九章》
解释:上天的运动变化规律不分亲疏,经常眷顾善于顺应天道的人。
-26-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
解释:智者专精少数方面,知识不算广博;而研究太多领域的人不可能达到智者的程度。
-27-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老子·道经·第九章》
解释:金玉满堂,无法守藏;如果富贵到了骄横的程度,那是自己留下了祸根。一件事情做的圆满了,就要含藏收敛,这是符合自然规律的道理。
-28-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
解释: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29-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德经·第七十四章》
解释: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用死来吓唬他们呢?
-30-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德经·第七十八章》
解释:天下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任何东西也取代不了它。弱胜过强,柔胜过刚,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
-31-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老子·德经·第四十七章》
解释:他经历的越多,就越发能知道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越少。
-3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道经·第二章》
解释: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33-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老子·道经·第十四章》
解释:把握着早已存在的“道”,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
-34-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老子·德经·第六十六章》
解释:江海所以能够成为百川河流所汇往的地方,乃是由于它善于处在低下的地方,所以能够成为百川之王。
-35-
致虚极;守静篤。——《老子·道经·第十六章》
解释: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
-36-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老子·德经·第七十一章》
解释: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